装配式建筑-佰柯达住工官网-佰柯达住工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装配式建筑,不完全指南
2023-06-16 16:50:39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安装而成的建筑。

动图封面

房屋像一个工业品被机器生产出来,在工地像积木一样,拼接起来。

装配式建筑的起源

二战后,欧洲受战争影响,亟需用于居住的房屋。而战争过后,劳动力短缺,需要一种可以批量生产且不需太多劳动力的住宅。因此,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开始出现。

美国装配式建筑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建筑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建筑生产体系。

中国的装配式始于1992年,主要由俄罗斯预制混凝土梁柱、日本的三剪结构体系构成。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

传统建造方式依靠大量人力手工作业,并且建造过程会消耗大量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如今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传统建筑方式需要一次大的改进。

装配式建筑使建筑走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建造过程减少环境污染、不依赖过多劳动力,使用过程更加节能。

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目前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模式主要分为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和木结构三种,三大技术自成体系,各有优势。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PC)是指在工厂中标准化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具有结构性能好、产品质量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各类工业化建筑,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主要包括预制PC墙板、叠合楼板、预制楼梯段和叠合梁等产品。

装配式钢结构

装配式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根据工艺和用途,钢结构行业又可分为轻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三个子行业。

木结构

木结构并不适合我国的建筑发展需要,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房屋需求量大,人均森林资源和 木材贮备稀缺。此外,我国《木结构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木结构建筑层数不能超过 3 层,并且对最大长度和面积做出了限制。

近年来出现的木结构大多为低密度高档次的木结构别墅,主要是为了迎合一定层面的消费者对木材这种传统天然建材的偏爱,行业整体体量较小。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质量可靠:构件在工厂内可标准化大量生产,减少施工人员在工地的操作,在质量方面更加可靠;

节能环保:施工中不用焊割、不用水泥等建材,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也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降低对工地扬尘对环境的污染;

缩短工期:构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装配,减少了实际操作的工序,可立体交叉作业,施工不受天气影响,加快了施工进度;理想状态下,装修可与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节约人力:构件在工厂生产由机器完成,施工现场大部分为装配作业,减少了人力需求;

节省模板:由于叠合板做楼板底模,外挂板做剪力墙的一侧模板,节省了大量模板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策

2016年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指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需达到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以上。

2020年7月份,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2020年8月份,住建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大力推动装配式装修,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提升建造水平。

动图封面

根据各地政策的指导,及装配式产业技术的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会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持续深耕。


返回列表

上一条:蒋涤非:聚焦难点堵点 加快推进湖南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装配式建筑的三大体系

© 2025 版权所有 湖南佰柯达住工科技有限公司 | 湘ICP备19011553号-5